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二戰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練習題
- 時間:
- 2022-12-31 19:13:45
- 作者:
- 巢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證




一、考情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后,參戰各國遭到極大打擊,原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格局搖搖欲墜,戰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也急需重建。隨后在政治方面建立起了以美蘇兩強為首,東西方政治、軍事集團對峙,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截然對立的雅爾塔體系;經濟方面則是以美國為中心建立了新的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針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考查,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難度適中,兩個體系的實質、內容和影響是常見考點,故為大家整理部分題目,以供大家練習。
二、典型例題
1.雅爾塔體系勾畫出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基本輪廓,以下關于雅爾塔體系的觀點正確的是( )。
?、傺艩査w系主要包括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達成的協議
?、诿捞K冷戰期間,雙方相互借鑒,并進行內部的調整和改革
?、垩艩査w系下,美蘇最后總是能達成妥協,世界形勢逐漸走向緩和
?、茈S著力量對比的變化,世界出現多極化格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有學者指出:雅爾塔體系的基礎是大國利益的重合與戰略協調,但美蘇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質性使雙方的戰略目標很快發生沖突。據此判斷,該學者認為最有可能導致美蘇走向全球性對抗的誘發因素是( )。
A.盟國分區占領德國 B.戰后英美結成同盟
C.朝鮮半島走向分裂 D.古巴導彈危機爆發
3.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意味著國際貨幣金融關系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動蕩不安的局面的終結和新的國際貨幣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國際經濟舞臺的結果?!恫祭最D森林協定》的簽訂也標志著,戰后以美國霸權為基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經濟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列不屬于材料反映內容的是( )。
A.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B.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了動蕩不安的國際貨幣金融關系
C.標志著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形成
D.有利于戰后國際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
4.法國總統薩科奇稱:“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我們不能一邊是多極世界,另一方面卻全球只有單一儲備貨幣。”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A.法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倡導者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
C.薩科奇希望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改革
D.布雷頓森林體系至今作用巨大
5.對20世紀60~80年代美蘇關系的概括,較為全面的是( )。
A.蘇聯不斷加強對外擴張,美蘇爭奪世界霸權
B.美蘇對峙,互有攻防,雙方爭奪世界霸權
C.美國采取強硬政策遏制和反擊蘇聯的全球擴張
D.美蘇爭奪全球戰略優勢,軍備競賽不斷升級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家中的22個國家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宇,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重要的內容是確立了美元——黃金雙掛鉤機制。主要包括:第一,美元同黃金掛鉤,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按美國規定,確立了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官價,在沒有經美國批準的情況下不得更改。第二,固定匯率,即各國匯率變動只能在1%上下的范圍內浮動,這兩項安排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最重要的,而美元與黃金的這種雙掛鉤也就成為布雷頓體系的主要特征。
——摘編自盂憲揚《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評價》
材料二 2014年10月,中國政府和20個其他亞洲國家簽訂了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合作備忘錄。截至2015年3月,已有46個國家加盟,如英、德、法等大國。美國前財政部部長薩默斯評論道:“這個月會被銘記,因為美國失去了全球經濟體制領導者的角色。”那么,亞投行的成立是否意味著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摘編自王紅英、郭子?!秮喭缎校盒碌牟祭最D森林體系?中國的全面勝利?》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成立“亞投行”是否意味著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并闡述理由。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雅爾塔體系主要由二戰后期的一系列國際會議構成其基本框架,包括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①正確;兩極對峙格局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相互借鑒,資本主義借鑒了社會主義的計劃,社會主義借鑒了資本主義的市場,并進行了內部的調整和改革,②正確;雅爾塔體系下,美蘇緊張對峙的同時,因為軍事實力相當,這使得雙方誰都不敢輕易動武,保持了長時期的核威懾下的世界和平,③正確;隨著國際力量的此消彼長,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但是多極化格局尚未定型,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所以本題選B項。
2.【答案】C。解析:二戰后,美蘇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區占領朝鮮半島,后來美蘇在各自占領區內分別建立政權,導致朝鮮半島分裂,這體現出美蘇大國利益的沖突和雙方戰略協調機制的缺失,因此,朝鮮半島的分裂溢出了雅爾塔體系,導致美蘇走向全球性對抗,C項正確;盟國分區占領德國是美、英、法、蘇四國戰略協調的體現,A項正確;英美戰后結成同盟,并沒有直接導致美蘇發生沖突,B項正確;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激烈對抗的表現,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C項。
3.【答案】C。解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不是貿易體系,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C項正確;其他三項對布雷頓森林體系評價正確,不符合題意,AB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C項。
4.【答案】B。解析:據材料中“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可得出此處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與之前的不同,且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倡導者是美國,故A項排除;據“全球只有單一儲備貨幣”,可知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仍舊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故B項正確;材料中“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一方面卻全球只有單一儲備貨幣”反映了法國總統薩科奇對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不滿,主張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多極化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與世界貿易組織無關,故C項排除;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瓦解,故D項排除。
5.【答案】B。解析:“美蘇對峙,互有攻防,雙方爭奪世界霸權”較為全面地反映出了20世紀60年代-80年代美蘇關系的基本特征,符合史實和題意,B項正確;“蘇聯不斷加強對外擴張”的情況主要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A項錯誤;“美國采取強硬政策制和反擊蘇聯”的情況主要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C項錯誤;“美蘇軍備競賽不斷升級”的情況主要是在20世紀七十年代以后,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B項。
6.【參考答案】
(1)特點: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占據主導地位。
原因: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教訓;美國經濟力量的強大;各國建立穩定國際貨幣體系的要求;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
(2)角度一:是。
世界歷史發展中,曾經存在多個金融體系;亞投行體現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世界新的多邊金融合作的努力。
角度二:否。
亞投行以“美元”計價,完全沒有脫離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所確立的美元地位;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過亞投行推動新型世界金融合作而惠及世界各國發展,而非重建世界金融體系。(答出一個角度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以上就是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二戰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練習題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關于山東教師資格相關信息,可關注山東教師資格網。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的考試公告、教師招聘、報考指南、報名時間、考試真題、教育新聞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