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東教師資格筆試每日一練 (2月5日)
- 時間:
- 2023-02-06 15:54:27
- 作者:
- 巢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證




專業老師1v1免費通過學習方案,可點擊進入填報信息獲取
1.小學生李某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學,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條件的主體應為( )。
A.其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
C.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以上三者
【參考答案】C。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解析:《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2.《中華人名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滿12周歲的公民
B.未滿14周歲的公民
C.未滿16周歲的公民
D.未滿18周歲的公民
【參考答案】D?!读x務教育法》規定未成年人為未滿18周歲。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下列不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是( )。
A.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B.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C.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D.多次強行索要他人財務
【參考答案】A。選項A“偷盜.故意毀壞財物”為“不良行為”,不屬于“嚴重不良行為”。“多次偷盜”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預防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四條: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六)多次偷竊;(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選項BCD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故答案為A。
4.我國最早采用的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班級授課制。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首次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作了論述,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國最早的班級授課制是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故C選項符合題意。選項A、B、D均為干擾選項,故不選。故本題選C。
5.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 )。
A.布置作業
B.檢查作業
C.課外輔導
D.課后練習
【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教師教學工作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其中,課外輔導是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以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課外輔導任務:一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能夠獨自計劃學習和自我監督學習,并養成良好的習慣;二是做好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工作。課外輔導是上課必要的補充。故C選項符合題意。選項A、B、D也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之一,但不是必要補充。與題意不符,故不選。故本題選C。
6.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學計劃
C.教學原則
D.教學大綱
【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教學原則的概念。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和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制定的。因此,教學原則是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導教學工作的一般原理。故C選項符合題意。選項A,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目的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規定人的身心素質的培養規格和質量,二是規定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即教育要為社會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與題意不符,故不選。選項B,教學計劃即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其基本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其中,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與題意不符,故不選。選項D,教學大綱即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直接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與題意不符,故不選。故本題選C。
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發散思維的是( )。
A.研究人員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
B.學生從多種解題方法中篩選出一種最佳解法
C.教師設想多種教學改革方案
D.作家為了提高寫作水平進行一事多寫
【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發散思維的運用。根據思維的指向性可以把思維分為聚合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也稱為集中思維 、求同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集中到一個方向,從而形成唯一的、確定的答案。而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分散思維,是指 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
A選項,“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屬于發散思維,與題意不符合。
B選項,“學生從多種解題方法中篩選出一種最佳解法”屬于聚合思維,B項符合題意。
C選項,“設想多種教學改革方案”屬于發散思維,與題意不符合。
D選項,“一事多寫”屬于發散思維,與題意不符合。
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答案選擇B。
8.幼兒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在實操中,借助觸摸、擺弄物體而產生和進行的。這種思維方式是( )。
A.經驗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直觀動作思維
【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思維的分類。根據思維的憑借物,可以將思維劃分成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其中,直觀動作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要以具體、實際動作作為支柱而進行的思維,這種思維所要解決的任務目標一般總是直觀的、具體的。題干中,幼兒通過實際操作,擺弄實物等來進行思維,其支柱為動作,屬于直觀動作思維,故選項D符合題意。
選項A,經驗思維是指以日常經驗為依據,判斷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的思維。
選項B,具體形象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借助于表象而進行的思維。
選項C,抽象邏輯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的思維。概念是這類思維的支柱。
選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擇D選項。
9.人們看電影時,電影拷貝上的一幅幅畫面是不動的,而人們看到的卻是連貫的動作、活動的景物。這里運用了( )的心理學原理。
A.聯覺
B.視覺后像
C.感覺對比
D.感覺適應
【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感受性變化的一般規律。
A選項,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
B選項,視覺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后效,也叫感覺后像。
C選項,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D選項,感覺適應:由于刺激物持續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
題干中,電影拷貝上的一幅幅畫面是不動的,而人們看到的卻是連貫的動作、活動的景物,這是利用人們對刺激作用停止后頭腦中暫時保留的感覺形象而形成的,這一描述正是視覺后像的體現。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選擇B選項。
10.下面是一位老師的日記片段:
在我帶的班級中有幾個學生上課時老是走神,人在座位上坐著,可心思卻早已飛到九霄云外了。一節課我不知點了他們幾次名,每次點名后,效果最多持續一分鐘。盡管我在講課中盡量做到生動形象,但那幾個學生仍然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我真是拿他們沒辦法。
問題:如果你是該班的任課老師,你怎么去改善這幾個學生走神的情況?(案例分析)
【參考答案】
(1)首先,作為教師,我應該反思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和滿足這些學生的需要,激發其學習動機,并通過一些強化和訓練手段使學習的外部要求內化成學生自己的學習需要。
(2)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學習活動。我會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增加對課堂的興趣,同時也要明確課堂教學的任務,增加學生學習的目的性。
(3)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我會通過引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啟發學生自覺、勤奮地學習。
(4)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我會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樹立成功的榜樣。
以上就是關于2023山東教師資格筆試每日一練 (2月5日)的全部內容了,如果考生想獲取更多信息,如山東教師資格證每日一練、常見問題、考試時間等,敬請關注山東教師資格網。